同治3年(1864年)安平設海關,安平正式開港,洋商隨即紛紛在此設立洋行,一時之間,外商雲集,洋行林立。
最有名的五大洋行中,英商有德記、怡記、和記三洋行;美商為呷記洋行,德商為東興洋行。
↓ 以圓形和方形鑄銅銅板為材質的台南安平「五行及五館歷史」大型銅雕公共藝術。
該公共藝術的設置,能讓民眾更加了解安平位居清朝時代貿易興盛的重要性,以及海防重鎮的地位。
「五行歷史」公共藝術作品,圖騰採當時洋行的建築設計。
「五館歷史」公共藝術,則採傳統閩南建築的「吉祥獅」元素呈現,設置地點則在平生路、效忠街口。設置的用意,也是希望讓民眾更加了解歷史脈絡,見證安平聚落開發史,以及清代班兵在台軍政歷史。
★ 三級古蹟 ★
歷史
東興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
光緒21年(1895年)日本據臺後,將鴉片、樟腦等大宗貨物收回專賣,只開放砂糖一項,使得洋行貿易量銳減,無法維持,東興洋行遂宣告關閉。
光緒27年(1901年),日人將臺南廳安平支廳廳舍設於東興洋行內。民國九年調整行政區時,安平支廳被裁撤,原址改為臺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
臺灣光復後,一度為製鹽總場宿舍。民國75年(1986年),改設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示安平外商貿易史略極其相關產業。
↓ 建築體坐東面西,設有基座,以石所砌,留有通風孔,建築計分七開間,中央五開間為磚造拱圈,甚為優美,最外兩間則粉以白牆,在開以長窗,外附百 葉以利遮陽,拱廊形式是西方人到台灣後,因應氣候特徵所採取之建築回應手法,但也構成建築之外貌特徵,拱廊欄杆飾以綠釉花瓶,甚為優美。室內空間,中央為走廊,兩側為房間,其中並設有壁爐,在台灣較少見,屋頂則仍採取傳統屋瓦。
整體而言,東興洋行可視為以本土建材來營建西方空間的一個好例子。
↓ 可在此享用德國菜 : http://www.juliusmannich-co.com.tw/location.php
★ 英商和記洋行舊址 ★
↓ 現址已變成一個公園及一間日式餐廳
2011/0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