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平有兩個洋式建築必看,分別是英商德記洋行和德商東興洋行。
★ 三級古蹟 ★
德記洋行,是眾英商洋行中碩果僅存的,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6年(1867年),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
宣統3年(1911年)在安平的洋行都關閉後,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臺灣光復以後,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民國68年,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三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
屋頂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左右二個屋頂,均為四坡排水。一般而言,西方人在台灣所建之房舍中,大抵會採拱廊模式,以避雨水及日曬,因而拱圈成為建築上之重要元素,德記洋行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 台灣開拓史料臘像館,位於英商德記洋行內
今日的德記洋行早已失去它原本的商業功能,現在洋行已在奇美公司的捐贈規劃為台灣開拓史料臘像館,用臘像來說故事,介紹台灣早期生活的樣貌,也於01年規劃了時空走廊,將德記洋行的成長歷史及過程以圖片展覽方式讓旅客們了解德記洋行演變及臘像館的開創,結合了古蹟和展場,館內還有介紹中國人的房屋和荷蘭人的房屋有何不同,還有鄭成功登台及荷蘭人求和的畫面用臘像真實呈現。
館內展示之臘像有分為好幾個主題,分別有先住民平埔族狩獵與織布、先民渡海來台、鄭成功與荷蘭媾和談判、早期私塾教育、早期曬鹽、早期製糖、早期的農耕與收穫、兵馬俑展示、時空走廊、民俗文物展示
門票:全票五十元
備註:因台灣開拓史料臘像館、英商德記洋行、安平樹屋為同一入口,也就是購一張票可同遊以上景點
↓ 位於德記洋行旁的【朱玖瑩故居】
朱玖瑩是府城知名書法家,去世後,市府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整建故居,開始對外開放。
故居內最引人入勝的,就是朱玖瑩以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字體寫成的牆上心經,(失覺了, 請您們去找找看!) 是喜愛書法者的「朝聖」地。
2011/0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