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崗頂前地的聖奧斯定堂,是世遺歷史城區古蹟之一,由意大利天主教奧斯定教會,於1586年來澳門傳教時所興建,3年後歸葡國人所有,是澳門最古老教堂之一,也是澳門首間以英語傳道的教堂。由於教堂初建時,僅以棕櫚樹葉作頂,風吹時看似龍鬚飄飄,故被稱為龍鬚廟。教堂於1825年重修,外形莊嚴雄偉,內部裝潢寬敞闊大,以大理石建成的祭壇上有一座耶穌背十字架的雕像,傳說當雕像被教堂負責人取往主教座堂,它會神奇地回到聖奧斯定堂的祭壇上,故雕像現時仍安放原位,相當神奇。
[古劇院與圖書館]
聖奧斯定堂的左鄰右里,同樣是澳門的珍貴歷史建築,教堂前面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崗頂劇院,而後面是古色古香的何東圖書館大樓。原稱伯多祿五世劇院的崗頂劇院,始建於1860年,但當時只建成主體部分,至1873年才加建具新古典主義建築特色的正立面,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除供戲劇及音樂劇演出之用,也是當年葡人社群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最厲害一次,是貝多芬的徒弟也曾在這裏表演過。而建於1894年之前的何東圖書館大樓,原為官也夫人所有,於1918年被香港富商何東爵士購入,作為夏天到澳門避暑的別墅,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香港期間,何爵士曾在此定居。1955年,何東爵士逝世,其後人按照他生前的遺囑,將大樓及25,000港元贈予澳門政府,作為開設公共圖書館及購買圖書之用,至1958年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
[涼風有信 聖老楞佐堂]
在聖奧斯定堂附近,還有間歷史悠久的聖老楞佐堂,為澳門3大古教堂之一,約建於1558年,為耶穌會所有,初時僅為一所簡陋的木屋,於1618年第一次重修後,才奠定今天的規模。教堂內供奉的,是天主教海神聖老楞佐,以航海維生的葡萄牙人認為,聖老楞佐可庇佑平安、賜予風信,所以建教堂紀念他,教堂亦被稱為風信堂;後來澳門居民以粵語諧音稱作風順堂,有祈求風調雨順之意。教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尚住宅區,所以建築也十分美輪美奐,華麗巍峨,四周有綠樹環繞,環境清幽宜人,教堂的主體建築分兩側,兩邊的鐘樓對峙,莊嚴宏偉。[聖奧斯定堂]
地址:崗頂前地2號[崗頂劇院]
地址:崗頂前地[何東圖書館大樓]
地址:崗頂前地3號開放時間:10:00am-8:00pm
[聖老楞佐堂]
地址:風順堂街[首間華人教堂]
說到澳門古教堂,不得不提望德聖母堂,它是澳門最早的華人教堂,在大堂前地的聖母聖誕堂(即大堂)建立前,這裏曾是澳門的主教座堂,為澳門教區成立後第一間主教座堂,每逢新任主教到澳門就職,必先到望德聖母堂領取法杖,以行使其權責,因此這教堂在澳門天主教人士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望德聖母堂的歷史,可追溯至1568年,第一任主教賈尼路來澳後,就在現今的望德堂坊建立了辣匝祿痲瘋病院,並附設小教堂,名為聖辣匝祿堂,供奉聖母望德,是為望德聖母堂的前身,由於教堂是專為痲瘋病人而設,故人稱瘋堂或發瘋寺。
教堂建築呈新古典主義風格,正面不甚對稱,主體部分為兩層,每層都有3個窗口,中央頂部為弧線的三角形山花,上有一個由十字架和船錨組成的浮雕,表示信仰和信念。
[望德堂坊歷史]
至於望德堂坊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當時有不少外國人在澳門定居,當中不少是傳教士。後來中國內地不少華人教徒避居澳門,他們搭木屋成坊,形成了望德堂坊的雛形,同時因澳門也開始有不少華人到來加入教會,這種動作俗叫「進教」,故這裏又被稱為「進教圍」。往後幾十年,整個區內的建設便由這些教徒完成,包括有「自梳女之家」之稱的婆仔屋、供教友聚腳的堂聯中心、提供善終服務的清安醫所等,至19世紀末,坊內木屋被兩層平房所取代。1940年,進教圍開始衰落,坊內教友家庭漸漸遷離,自此「進教圍」便成為歷史名詞。
[悠閒藝術空間]
1984年澳葡政府在設立專注保護文化財產委員會時,將望德堂坊一帶列入重點保護文化財產名單內,並禁止拆毀坊內僅餘的古建築,之後更斥資60萬澳門幣將其翻新。自19世紀末坊區重建至1930年這段時間,坊內建有多幢兩層高的平房,形成了巧妙的長方形街道,部分於70年代後拆掉,但僅餘的至今仍留存,主要集中在瘋堂斜巷以北。近年經翻新後,舊平房的外牆都被髹成紅色或黃色,並鋪上葡式碎石路,改裝歐陸街燈,成為一個富特色的旅遊景點。[望德聖母堂]
地址:聖母堂前地
充滿歐陸風情的聖奧斯定堂,又有龍鬚廟之稱。
聖奧斯定堂是澳門首間以英語傳道的教堂。
教堂內裝飾簡潔,氣氛莊嚴。
崗頂劇院現在已成為澳門一個甚富特色的演出場地。
呈現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崗頂劇院,是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
建築古雅的何東圖書館大樓,是典型的花園式豪宅。
聖老楞佐堂位於昔日的高尚住宅區,故建築也美輪美奐。
教堂內也相當華麗寬敞。
望德堂坊一帶有不少特色建築,包括華麗的高可寧大屋。
舊平房都被髹上紅色或黃色,相當搶眼。
古雅的走廊,彷彿引領大家回到19世紀。
望德聖母堂是第一間澳門華人教堂。
經過翻新粉飾,瘋堂斜巷已成為藝術創意園地,瘋堂10號便常舉行不同的展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