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1984 年跑馬地巴士車禍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說及今天上課的時候,有一位資深護士提到她那一年到達跑馬地一所小學門口的巴士車禍現場做急救的工作,女兒問我知否那年發生在我們母校門口的恐怖車禍事件,其實正確的說應該是女兒的母校,她讀了十幾年,我只是在該校的附屬中學讀了五年吧了

1984年的一個朝早,我在天后上了一架5號巴士返中環上班,該路線是會轉入馬場-黃泥涌道,是一條單程路,當時是8點半左右,我看到一架雙層巴士摌上了小學門口過少少的行人路上,我坐的巴士要向右轉彎才可以避過失事的巴士繼續前駛

返到公司,才知發生了一件很悲慘的車禍,魯莽的巴士司機將巴士摌上了行人路,令到很多在小學門口排隊準備取入學申請表的家長死傷,就是剛才我坐的那部巴士駛過現場的前一刻發生,之後所有車輛都不准駛入黃泥涌道

夜晚看電視新聞,大弟講及事發時他正身處對面,當期時他是返學徒工,朝早要準時返到去簽到,然後再等師傅返工,所以他會到馬場外面的公園看看小說打發時間,車禍發生之後,他立即去打開太平門,入到車廂內,他看見巴士裡頭的乘客嚇呆了,坐著不曉得反應,他於是一一拍他們的肩膊,叫他們快下車,要盡量減輕巴士的重量,因為當時有些正在排隊的家長被巴士車轆壓住,有些就夾在巴士左邊車身與及學校圍牆的石壆之間

車禍之後,在該小學門口,刻意種了很多棵樹分隔開行人路與馬路

十數年後,每隔一個星期六我送女兒返學,就會行經過這處,看到有些小學生貪玩地企上了石壆上面行,但我看到就會記起那次車禍的畫面,很不開心,當然就不會在女兒面前提及那次事件,驚嚇著她

無意之中看到一位網友dark angel的母親就是那個朝早主動提出代她的女兒到該小學取一份報名表給她的孫女兒入讀,正在學校門口排隊時遭逢不幸,廿多年後,她提及起依然哀傷,喪母之痛,我也曾經歷過,所以深深感受得到

家母離去之後,才後悔平時當她講些甚麼的時候,總是無心裝載,真的很想很想可以挨在她身旁,一邊看著她沉醉於回憶的面孔,一邊細聽她講一些她的陳年往事,可惜已經再沒有這個機會了

我想,若果他朝日後我的女兒忽然想知,她的母親在這人世間存活過的數十年光境,所留下的一點點的足跡,有這個地方,可以讓她找找看

 ↓

 ↓

 ↓


占Sir on Duty——恐怖奪六命車禍
2010-09-20

龍翔道今年七月二十四日發生一宗恐怖車禍,一輛疑超載貨櫃車在天橋一個彎位失控翻側,連環撞到對面行車線五部車,幸無人死亡,但都造成十一傷,其中兩人更情況危殆。

        這則新聞令我勾起八二至八五年,我主管港島交通部意外調查組(AIS)處理過的案件,但接手此職位前,我已在交通部擔任過不同崗位,不過對AIS的調查工作有偏見,認為那是次一等的工作,但這想法卻因處理過幾宗嚴重車禍而改變。


        其中一宗極嚴重的車禍發生在八四年,跑馬地黃泥涌道一輛中巴雙層巴士失事衝上行人路,撞倒多名途人,造成六死及多人受傷的慘劇。

        事發時,很多家長都在聖保祿中學大門閘外排隊輪候,希望為子女報讀心儀學校,其間一輛巴士駛至附近巴士站,惟司機突然聽到車頭有「啦」一聲,巴士左前輪突被鎖死,司機試圖拉動手掣都於事無補,只得眼睜睜看巴士衝向行人路,撞倒一班無辜的家長。

        車禍發生後,我們抵達現場調查,四周死寂一片,傷者已送院救治,只留有肇事巴士,現場一名交通警員滿臉悲傷地說:「阿Sir,情況很差,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才好查看車底。」說完後,他垂頭喪氣地走開。

        我們看到被微微升高的巴士車底,地上滿佈鮮血、血淋淋的斷肢與內臟器官,甚至有些腦漿濺於地上血水中,我們當場目瞪口呆,震驚得無法反應。

        現場的警員心情無一不被影響,當我完成調查報告交予上級時,他第一句卻問我:「你無事嗎?何以你面如土色!」到底發生甚麼事令如此慘劇發生?中譯︰邵燕霞

        林占士

 


占Sir on Duty——
為傷者家屬討公道
2010-09-21

跑馬地黃泥涌道於八四年一月二十八日發生嚴重致命車禍(見圖),造成六死多人重傷,肇事的是一輛行駛一號線的中巴雙層巴士。

        港島交通意外調查組展開全面調查,在現場量度距離、記錄胎痕、攝錄現場環境、與傷者及替目擊者錄取口供,當然包括涉案被捕、獲准保釋的巴士司機。肇事巴士後被扣押在汽車扣留中心進行檢驗及蒐證,警方亦取走有關的維修紀錄,作進一步調查。

        初步調查顯示,問題根源並非全在司機,而是煞車蹄片的螺絲突然飛脫,影響轉向及煞車系統。經驗車官檢驗後,警方有很大理由相信,鬆脫的螺絲正正是引致車胎被鎖死的關鍵,但同時也因為有關司機經驗不足,未能在千鈞一髮之際控制巴士,減低死傷程度。

        肇事巴士的維修紀錄顯示,位於左前輪、突然飛脫的螺絲較其他車胎的螺絲細小,但不知由誰負責安裝,而以肉眼近距離觀察也難以看出有問題。不過,事實上明顯有人為出錯,但究竟該出錯由誰負責?

        最後,死因庭裁定六名死者是被不知明人士誤殺而死。我與案件主控官都不滿意裁決,他認為已有證據顯示那些人有疏忽責任,而我則對死傷者家屬的悲痛感同身受。我曾探望一位女傷者,她當時就被夾在巴士與牆身之間,盆骨被壓碎,自始終生癱瘓。我們必須為他們討回公道!

        當時,弱勢的死傷者家屬已組成小組爭取公義,雖然成效不大,但我都堅決協助他們,並將他們介紹予大律師兼時任立法會議員譚惠珠,譚即時答應接手此案,家屬亦找到當時的工運領導劉千石幫忙。

劉理所當然地懷疑我的動機,不明何以負責調查此案的警司會幫助家屬?我坦率地表明立場,希望他也與我一樣追求公平與公正。正所謂「不打不相識」,最終我倆都成為好朋友。中譯:邵燕霞

        林占士


占Sir on Duty——
交通事故調查技術
2010-09-22

八四年一月二十八日黃泥涌道嚴重致命車禍發生後數月,政府成立獨立委員會,重新審視及檢討公共運輸工具的問題及警方調查交通事故技術問題。

        我因負責領導調查黃泥涌道奪命車禍案,所以被委員會傳召問話,當中一個問題是我事前接受過甚麼訓練?我坦言只有很粗略的調查事故訓練,但這樣的答案當然被人「詐型,詐到飛起」。我們只知要用皮尺量度距離、記錄煞車胎痕,以距離及時間計算車速及拍攝現場環境,我知道的就只有這麼多。

        其實,事發前警隊內部已建議所有交通部警員修讀一個交通意外現場重組課程,外國早已有類似課程,教授金屬特性、煞車胎痕與車速及方向的關係、計算撞擊力、不同類型的有用證據、事故現場拍攝技巧等調查重點。調查人員若完成有關課程,在實際調查時便可更有效地取證,將較詳盡及完整的證據提交法庭,有利於作出公正判決。

        而當年調查組人員都明白車禍事故原因,只是無法清楚了解和分析箇中細節問題,以及提交有用數據證明。刑事罪行的案件,警方可找法醫協助,但調查交通事故卻無人可以求助,最多也只是找機械專家,講解一般汽車機件、結構及運作等。

        有關委員會最後建議,加強監管公共交通工具的維修工作,但對於黃泥涌道一案卻未有進展,死因庭的裁決更是最終及唯一結論,無人因此案而被捕及為事件負責,當局只建議死傷者家屬循民事途徑追討賠償。

時任立法會議員譚惠珠及工運份子劉千石,在事件上全力協助死傷者家屬,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公共交通服務不足之處。但令人沮喪的是,事件最終都無令人滿意結論,當年社會對企業責任及承擔意識亦未發展成熟,否則事件應該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中譯:邵燕霞

        林占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